为什么收入分配的实质是要素价格决定的
每一种资源与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都有各自不同的市场。这些市场的状况与厂商的目标和产品市场相结合,影响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它被使用的数量影响它的总收入。影响资源市场的任何变化也影响一种要素的收入,从而影响到收入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分配,事实上,两方经济学对资源市场上要素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功能收入分配理论。此理论认为,如果资源市场是竞争性的且运行良好的话,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就来自其对生产的贡献,并且等于它的边际产品。即劳动的工资率就是被雇佣的最后一名工人对生产总价值的贡献额。同样,资本的利息率,土地的地租就是代表这些要素在边际上对生产总价值的贡献额。
按照这种理论,用某种生产要素的单位价格乘以一定效率条件下(即成本最小化)所使用的该种要素的数量,使可得到该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份额。例如,定对劳动的供求决定了劳动的市场工资,将此乘以就业者总人数,便可知工资支付量,有时也称做总货币工资。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应用
不正确,因为这只是理想条件下的推论而已,自由贸易不仅使两个商品价格相等,还是两国要素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获得相同工资率,所有资本(土地)获得相同利润(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结论: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同时理论提出者俄林也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
什么是价格要素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民众期望高、呼声强的重要话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谈到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特别强调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市场问题尽管涉及方方面面,最核心、最敏感的部分,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否得到贯彻落实的部分,就看一个指标,这就是价格。在价格问题上,不仅能照见体制机制的问题,也能照见市场的局限与不足。比如,要素价格改革就是一个例子。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研究人员李若愚的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